430. 第四百三十章红楼潜龙在渊44 姑苏人……_在名著世界当貔貅[综]
笔趣阁 >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[综] > 430. 第四百三十章红楼潜龙在渊44 姑苏人…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430. 第四百三十章红楼潜龙在渊44 姑苏人……

  姑苏人多,放榜的时间也会比别处晚,苏叶一连等了半个月,才听到放榜的消息。

  所幸这些天她也没闲着,在这姑苏城好好逛了逛。

  和她刚来江南时相比,改变不可谓不大。

  以前街面上哪有那么多姑娘,大部分是男人,一小部分是不得不出面操持家业的出嫁妇人,多半还是上了年纪的。

  一来姑苏文风昌盛,念书的人多了,条条框框就多,那些束缚女性的要求从上层阶级流传到到普通百姓当中,仿佛未出嫁的姑娘关在家里才是体面,最好什么外人都不见。

  二来姑苏富庶之地,许多人家也确实有这个条件,让家里女眷都待在家里,年轻媳妇和未出嫁的姑娘,在家里织布裁衣纳鞋底,或者帮着母亲做家务带弟妹。

  至于乡下姑娘,下地干活免不了,但她们也不允许单独来城里,因此整个姑苏城,能看到的年轻姑娘极少。

  除非是那种家里实在困难,或者没有顶梁柱的,才只能让年轻媳妇或姑娘出面。

  可这种往往会招来歧视,甚至一些不三不四的言语,脸皮厚泼辣一点的还好说,直接骂回去了,要是那脸皮薄的,当即就要羞得无地自容。

  不管是什么年纪的,只要是女人,总喜欢低着头,耸着肩,害怕别人注视。

  可现在情况却改变了很多,自从纺织工坊一家家开办起来,且明确要求是女子,越是年轻的越好。

  毕竟年轻的手嫩且灵活,教导使用织布机也更加容易上手。

  出门的女子渐渐多了起来,每天上工下工,总要从家里走到工坊再走回来。

  加上做工的时间一长,手里多多少少攒了一些余钱,即便大头要交给家里,总能给自己节留下一点买头花吃零食的钱。

  于是在她们上下工的路上,出现了一个个小摊贩,卖各种年轻姑娘们喜欢的东西。

  等到她们已经习惯了买东西,不会再觉得不好意思时,也不仅仅只买自己想要的,顺便去远一点的地方,带回家里需要用的也是常事。

  时间久了,她们已经能如常出入各个店铺,而外人看了也不觉新鲜了。

  所谓钱是人的胆,能持续挣钱让人越发有底气,女工们不仅在外面抬起头来了,在家里的待遇也是直线上升。

  或许一开始,工坊还只能招到那些实在贫穷的姑娘,可每个月几百上千文的工钱带回家,别说饭都吃不起的贫困女子了,就连家里条件还不错的平民女子都忍不住心动。

  而那些认识一些字的,越发了不得,可升任为管事,要是工坊效益好,再大一点,几两银子每月也是有的,她们的父兄都未必能赚这么多。

  这是因为识字的姑娘本就不多,难得招到一个,自然要大力培养,给的工钱高些也是理所当然。

  这就促使了一些年长识字的嬷嬷们在家里开办女学,教一些姑娘们识字。

  等学会了常用字,以及算术,就能想办法去工坊里找更好的活计了。

  苏叶路过一个普通院落,听到里面有女童的读书声,还不是一个,而是一群,好奇之下询问才知道。

  原来里面是一个女私塾,附近有点家底的人家,把家里的姑娘送过来,学个一二年,就能让她们去工坊做工了,等到纺织熟练了,年纪也长了,也能争一争那女管事的位置。

  路口闲着纳鞋底的大婶强调,“她家学费可贵了,一年要五两银子,这要不是疼爱闺女的人家,谁舍得哟。”……

  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路口闲着纳鞋底的大婶强调,“她家学费可贵了,一年要五两银子,这要不是疼爱闺女的人家,谁舍得哟。”

  “话不能这么说,那周妈妈有本事,和好几家工坊老板娘都熟悉,这边教好了,那边就能帮忙找到活计,还不需要当爹妈的操心,之后净等着收钱了,多好”旁边有大婶不赞同道。

  “就是就是,要不是她一期只招二十人,我借钱都要把闺女送进去,五两银子而已,干半年就赚回来了。”

  苏叶倒是没想到,这还形成产业链了,不由问道,“这样的女私塾多吗”

  “你问这个干什么”一大婶警惕道。

  “我是外地来的,没见过这种的,我们那边都不允许女子读书,说女子无才便是德,我家里不赞同,给妹妹开了蒙,引得别人好一阵嘲笑。”苏叶笑着解释,“我看你们姑苏的风气就很好嘛,女子读书怎么了,读书了就能挣钱,多好”

  “就是就是,要我说啊,那些人就是眼馋,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,女子不读书怎么赚钱,怎么当管事”

  其余大婶连连附和,说东街的闺女怎么怎么挣钱了,西街哪家特意娶了认字的媳妇,在家里专门开办女学,能挣不少呢。

  还有那知道上劲的姑娘,没钱读书不要紧,想办法到工坊弄了布匹出来卖,挣钱后自己送自己上学。

  当然,也不是没有那舍不得给闺女花钱的,认为她们即便挣钱了,未来也是要嫁出去的,娘家占不到多少光,还不如早早娶个媳妇回来,让她去学认字呢。

  “这就是不会算账,读书才花几个钱,早早送去,至少能做五六年工呢,白拿五六年的工钱,这种好事都不懂。”

  “那是你不明白人家的算计,就算不读书,进了工坊照样赚钱。认字了又不是立马就能当管事,还不是得从女工坐起,好几年才有机会升组长,再升女管事也肯定是出嫁后了,娘家赚不到便宜。”

  “我看是你不懂,升了管事那多威风啊,招工都归她们管,到时候不管是娘家人,还是婆家人,都可以招进去,怎么就没好处了。那些普通女工有这个本事我看啊,以后女工越来越多了,想进去也越来越难,没点关系还真进不去。”

  “还真是,果然是大嫂你有见识。”

  “嗨,我都是听隔壁周妈妈说的,那才是个本事人呢。”

  听着她们的讨论,苏叶不得不承认,不要小看任何人,百姓中多的是有眼光有远见的人。

  那位周妈妈想的不错,现在纺织业还在茁壮发展阶段,每年都会大量新增不少工坊,虽然大楚国内的布匹买卖已经趋于饱和,再想要售卖,就只能降低价格了。

  可海外却供不应求,无论生产多少,海商们都吃得下,统统高价卖往海外,带回来大量黄金白银。

  按照这种趋势,此行业还可以野蛮生长十几年。

  可十几年后,就差不多趋于饱和了,需要更大的市场才能吃下。

  到那时,纺织工坊不再无限制扩招,需要的女工自然就少了。

  不过有苏叶在,也不会等到那时候,肯定会弄出更多的工坊来,不仅限于纺织,她手里掌握的技术,能多开辟几十个行业。

  现在之所以没拿出来,一是因为农业在封建社会是根本,如果不能保证粮食安全,把人贸然从田中弄到工坊,势必会带来粮食危机,进而引发社会动荡。

  因此她一直在利用粮商会,实现大规模,集中化的农业生产。

  现在的粮商会,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粮商组成的组织,而是一个正规的农业机构,虽然还没有被朝廷正式承认,但里面的运作模式,已经有了农业部的雏形。……

  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现在的粮商会,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粮商组成的组织,而是一个正规的农业机构,虽然还没有被朝廷正式承认,但里面的运作模式,已经有了农业部的雏形。

  下辖有多个机构部门,分种子部,化肥部,农具研发部,水利灌溉研究部,推广部,收购部门,运输及贩卖部门等等。

  每个部门的人数不一样,有的是人数稀少且保密的研发,有的站在明面上金钱和赚钱。

  像种子部,分为明面上和私下两个机构,明面上和各大海商合作,购买从海外运来的种子,试种研究并推广。

  而暗中那个部门,则进行一些类似于杂交改良等研究,苏叶资料,他们学会并一点点实验出来。

  明面上的种子部许多人都知道,包括那些粮商,因为他们也会从种子部购买他们的良种,种到自己承包的土地中去,或者交给和自己签约的农民。

  至于私下的,苏叶不打算现在就爆出来,要等到她成为真正掌权的人,才会让他们正式出现。

  把他们转化为朝廷正规编制后,才会爆出来。

  原因也很简单,这些研究出的效果惊人,现在爆出来,就是等着被人摘桃子。

  苏叶是想造福百姓来着,但还没有那么大度,让太上皇和新帝坐收渔翁之利。

  再加上这种事要是被其他国家知道,谁知道他们是会耍手段破坏掉,还是直接偷成果,没有朝廷的支持,总归不够安全。

  再加上把这些东西吃透,也确实需要时间,急是没用的。

  好在前期推广海外来的良种,已经足够让每年的粮食逐年增产了,今年预计会比五年前多上四分之一,已经是个了不得的数字。

  至少这一两年,饿死的人越来越少。

  还有化肥和新农具,粮商会也研究出不少,打折卖给加入商会的商人,然后由他们推广到农民手里。

  至于那些没有加入的,想要买当然也可以,价格肯定会比较贵。

  虽然粮商会最初是由几个粮商建立起来,但现在几乎是甄管事的一言堂,粮商所在的部门,和其他部门相互独立,并不是从属关系。

  因此粮商们想要粮商会的研究成果,也是需要付钱的,只是价格会比外面的商人更低。

  他们要是人脉广一点,光是倒买倒卖就能赚不少钱了。

  起先那些粮商们是不乐意的,可谁让当初甄管事提议成立研究部门的时候,粮商们都不同意呢,认为是浪费钱。

  那些部门都是甄管事独立掏钱建起来的,所有的研究成果当然只属于他自己。

  那些研究部门和粮商们可没什么关系。

  当然,资料是苏叶的这件事,没人知道。

  所有人都觉得甄管事是真的厉害,也是真的下了血本,大手笔砸下百万两建立起来研究项目,后又陆陆续续投入了几百万两,才有现在看到的效果。

  那些最初的粮商会成员,肠子都要悔青了,但没办法,没投钱还想拿好处,当甄管事背后的陈景轩是吃干饭的吗

  明面上粮商会是陈景轩提议建立的,甄管事也是他选出来的,之后从海外购买良种,然后对化肥和农具进行研究,也是他要求的。

  现在成果出来了,全大楚获得三种亩产很高的良种,其他原有的水稻和小麦等主食,也在农具和化肥的帮助下,提高了产量。

  因此陈景轩受到嘉奖,直接被晋封为齐国公,而甄管事也被任命为司农官,官位不高,只是虚职,但好歹从商人变为官绅了,提前改换门庭。……

  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因此陈景轩受到嘉奖,直接被晋封为齐国公,而甄管事也被任命为司农官,官位不高,只是虚职,但好歹从商人变为官绅了,提前改换门庭。

  这样两个人坐镇粮商会,那些粮商们哪敢闹腾啊。

  要知道他们现在的命脉都被粮商会拿捏了,收到的粮食卖给粮商会,想要贩卖粮食,也要走一遍粮商会的程序。

  只能老老实实的听候调配,合理合法合规的赚钱。

  粮商会几乎一手垄断了粮食相关买卖,但没惹来朝廷的觊觎,一来主管是陈景轩,朝廷自己人。

  二来这些年粮商会交给朝廷的税收,一年比一年多,年年都在增长,今年都快两百万两了。

  这是什么概念,以前粮商们各自为政的时候,想尽办法偷税漏税,粮商上交的交易税不过四五十万两而已。几乎相当于翻了四倍。

  当然了,这也有粮食增加,交易量增加的原因在,加上海外运来的粮食,也是和粮商会交易的,他们只管从海外运粮,国内的销售都交给粮商会。

  可朝廷尤其是中央的官员,看不到他们拓展了业务,只以为更加规范后,才造成的效果,不由从心里认同。

  其三,粮商会和朝廷的合作,几乎是低利润,朝廷养军队的粮食,赈灾的粮食,乃至充入太平仓的粮食,粮商会赚的都很少,扣除成本,还不到百分之一的利润。

  这放在之前的朝廷,可能还会有人攻讦粮商会,因为想要在军饷和赈灾银中层层盘剥,当然不能让粮食价格公开透明还低廉。

  可在之前的大清洗后,朝廷本就清明了不少,这些年经过太上皇和新帝的相互内斗,原本的老人越来越少,新补上来的,都是苏叶让人挑选出来的。

  其中少不了败类,但她的情报网已经布置完成,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,那些出现问题的,很快会被清理,成为太上皇和新帝内斗的牺牲品。

  这里不得不说,麦考夫对政府内部的情报布局,和夏洛克遍布整个城市的小分队相结合,实在太有用了,囊括的情报来源的方方面面。

  拥有这些人,几乎谁出现问题,都会被揪出来,最终成为两位帝王的炮灰。

  而苏叶也因此把大半个朝堂换成了自己人,这些在上岗前,是经过专门培训的,也更多是有热血和抱负的年轻人,还没有和朝廷那些老油条同流合污。

  在这些人的积极促进下,粮商会是直接和朝廷谈合作的,合同公开透明,价格标得清清楚楚,核验环节也都是这群中低层官员在负责,自然不用担心被卡脖子,然后不得不送礼。

  因着这种合作模式,朝廷在赈灾和军队粮食的消耗上,每年减少了百万两支出。

  一边是税收增加了,一边是消耗减少了,好处立竿见影,朝廷自然对粮商会乐见其成。

  甚至还有人提议组建别的商会,朝廷正在争论呢,派谁来搞这件事。

  但苏叶一点也不看好,要做到这件事,首先就要出其不备,以最快的速度整合资源,掌握先机,然后要投入大笔资金下去,才有可能。

  然而有这眼光和魄力的人,少之又少,加上前期投入的巨款,更是把所有人拦在门外。

  如果朝廷愿意出钱,到是有可能,再派个有能力又不贪,像陈景轩这样的官员督促,还有一线机会。

  可惜,两位帝王都不会放心陈景轩再插手别的产业,因此这件事最后只能不了了之。

  因着这几方面的原因,粮商会算是受到了朝廷的认可,属于朝廷的编外部门。……

  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因着这几方面的原因,粮商会算是受到了朝廷的认可,属于朝廷的编外部门。

  而它做出的贡献也不少,至少这一两年,饿死的百姓越来越少了,就连受灾的地方,也都能及时调拨到足够的粮食赈灾,甚少出现饿死人的情况。

  但这还远远不够,要是农民都当了工人,地里荒废了,光凭现在的粮食产量,还不足以支撑全大楚的粮食供应。

  所以其他工厂建立的时间,必须往后延,等得粮食亩产取得突破性进展,少了大量农民,也不缺粮食吃的时候,才能大规模推行。

  这也是目前成规模的纺织工坊和香皂工坊等,都只招收女性的原因,因为她们原本就不算地里的主力,尤其是女童和年轻的姑娘。

  以往她们在家里做家务或带孩子,创造的价值有限,在家里纺布,也远远比不上在工坊的效率。

  现在把这群人就解放出来,让她们进入工坊,不仅不会对农业造成冲击,还能让百姓的生活更好,收入增加。

  谁让女性原本就是被束缚住的生产力呢,现在解放了一部分,自然是利大于弊。

  另外,这也是苏叶的有意为之,其他很多工坊,都可以招收男人。

  或者说男女都可以,那么工坊主就会率先招男人,而排斥女人,这是固有观念决定的,想要改变很难,除非实在没人可造了。

  而纺织这个行业,织布做衣服,天然就是女性的活,也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固有观念,一开始就让那些男人去纺布,他们肯定不会愿意。

  这样一来,女工人率先崛起,有个十几年功夫,观念也就能顺势改变了,她们开始愿意和男人一样出去做工,而男人也阻拦不得。

  毕竟谁家里都不富裕,能有一人每月赚上几百文,不让去才是傻子吧。

  另外还有一个苏叶没想到的好处,那就是女人堆里必定是女管事,毕竟现在男女大防比较重,让一个男人来管理年轻姑娘们,任谁心里都犯嘀咕,不如女管事来的放心。

  而想当好这个管事,不认字是不行的。

  于是形成了一种风气,让姑娘们去认字,虽然只是小规模的,但已经很可以了。

  等到几年后,认字的姑娘越来越多,别的工厂开办起来,男女工人都招的时候,会认字的女性就能凸显出来,获得管理岗,而不全是男性。

  这就形成了正循环,认识赚钱的女性越来越多,男性想把她们赶回家里去,都不可能。

  到时她再在朝廷设立女官,阻碍也要小的多,至少民间的百姓不在乎了,女管事都不少,那女官也是正常的不是吗

  考察完,苏叶非常高兴,这比县试结果出来,她得了案首还要高兴。

  为了以示公平,县试前十名的试卷会被张贴出来,苏叶的文章立刻被所有人看见,原本那些还有点不服气的人,看完不由心神震荡。

  原来这笔帖式和策论还可以这样写,好精巧的心思,让人不得不佩服。

  不要说同科考生了,就是那些已经过了童生试的秀才,都自认自己没这个水平。

  第二名的文章也不差,看得出来是前十名中非常优秀的存在,可放在苏叶后面,就黯然失色了。

  什么叫碾压式第一,这就是了

  很多人都怀疑,这第一名不会是什么七老八十的人吧

  可看着也不像,文风虽华丽稳健,却也尽显锋芒,不像考了几十年才考中的人写出来的。……

  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可看着也不像,文风虽华丽稳健,却也尽显锋芒,不像考了几十年才考中的人写出来的。

  大家不由好奇,到底是谁写得这样一手好文章

  打听之后,不由纷纷震惊,居然是一个才九岁的孩童,这么小文章就这么老道了

  不敢置信可事实不会骗人,这就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写的。

  同届的考生只觉眼前一黑,有这么个大才,别人还有机会拿第一吗,不可能,绝对不可能

  榜单前,一青年学子喃喃,“会是个小三元吗”

  “很有可能,”他旁边的友人叹息,“听说是林家麒麟儿,我家怎么就培养不出这样才华横溢的孩子呢。”

  “别孩子了,想来他明年的府试和院试也不成问题,很快就要成为我们的同窗了,”那青年学子道。

  这两人是往届的秀才,目前在姑苏府学就读。

  考中秀才后,就有了上府学的资格,因为里面的教习水平都很高,且是免费入学,朝廷还会发放俸禄,几乎没人会拒绝。

  “我猜不会,就这水平,考乡试绰绰有余了,林家又不缺厉害的先生,听说他还是林如海长子,那可是探花。”同伴不觉得府学的老师,就一定比得过林家的先生和林如海本人,实在没必要舍近求远。

  事实上苏叶也真没打算去上府学,没必要,她的学识足够,就不必浪费资源了,空出位置给更有希望的人吧。

  得知结果后,她就离开回扬州了,过完年再来参加考试也不迟。,请牢记:,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bi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bi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