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0章东南的地主感到很不妙_我要做明世祖
笔趣阁 > 我要做明世祖 > 第160章东南的地主感到很不妙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60章东南的地主感到很不妙

  东南。

  就在新帝宣布要均田赋后,地方上的反应却不是很好。

  因为地主们都知道一旦田赋按照土地大小收税,那他们的损失就大发了!

  而且皇帝不但要推行新的地税收取方法,还要查取全国各地的官田买卖事件,甚至不惜由五军都督府下令,让各地的卫所提前做好准备。

  地方官员被要求在城中张榜宣告这件事,然后还派小吏去乡村之中宣传,务必使消息能够传达乡野,而不是被人阻拦在了县城里。

  当然,不给地方施加一些压力,朱见济觉得某些人也不会当真。

  所以在北京那边,都察院已经出动了。

  在王竑的带领下,各位御史都养成了不畏惧直面黑暗,还乐于对其发起挑战的好习惯。

  毕竟,都察院的官员也是需要考成的,而核算他们在任功劳的,就是他们弹劾、抓捕贪官污吏的数量。

  然后每年总结,朱见济还会接见一下其中工作出色的,再让德云社编写些剧本,把人歌颂成“青天大老爷”,放到乡间传唱。

  每一个贪官的落马,也代表着丰厚的奖金到手。

  可以说,皇帝对这个部门,面子里子都给到了。

  这让御史们非常快乐。

  为了回报浩荡天恩,更加辛苦的工作了起来。

  在这样的情况下,都察院这个监察机构难免和普通的行政官员走向了另一条路,并且养成了献祭同僚的好习惯。

  根据卢忠安插在民间的耳目,好像有人受不了,在背后骂都察院也跟锦衣卫一样,成皇帝鹰犬了。

  朱见济对此却乐见其成。

  监察机关怎么能和行政人员打成一片呢?

  他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计算机们也出动了。

  其中很多人,都出身贫贱,要么是宫里挑出来的,要么就是从农会中选出来的机灵人。

  在小皇帝辛苦培养出他们以后,这群人自然是要站在朱见济这一边的。

  他们只学过数算,什么圣贤书完全没有接触过,所以要想出人头地,只能依靠皇帝的提拔。

  计算机的利益依附在朱见济身上,自然会为了他忠心办事。

  有这样的双管齐下,地方查不清楚,那就让中央来查!

  下面的父母官们也打起了精神,有的人是被迫做起了正事,有的则是明白这是显示自己能力的好机会,为了今年能得个上等的考核而摩拳擦掌。

  反正只要功劳到手,自己就很有可能被升任去其他好地方,还怕得罪一下本地人?

  地主们能怎么办?

  地主们对新登基的小皇帝简直牙痒痒!

  “什么乾圣?”

  “朝廷里当官的拍马屁取了这么个好年号,结果元年还没到呢,就要对我等下手了?”

  “天子莫不是受了奸臣挑唆,不然何至于做出这等激烈举动?”

  很多地方,收到这个消息的地主都偷偷躲在自己房里咒骂朝廷的新政策。

  可他们一不像身负功名的士绅那样,因为官绅不必纳粮,从而能稳稳当当的看戏,也没有广大的人脉,在中央明显动真格的时候,还能托关系略过自家。

  “是不是于谦?”

  “我听说这人刚愎自用,在朝时便揽权无忌,打压同僚,如今新帝登基,还不熟悉事情,只怕听了这人的假话!”

  “他都七十了,怎么还不赶紧去死!留着真是个祸害!”

  地主们都为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而惊慌不已,咒骂起于老爷子。

  什么?

  于谦当年保住了北京城?

  那北京的事,关他们南边什么关系!

  但除了背地里骂人,又束手无策。

  人,是可以藏起来的,反正他们家的佃户就那么多,账面上绝对不“超过”官府的规定数量。

  可土地呢?

  我那么一大块地放在那边,谁瞎了看不到?

  地主老爷们可以把不识字,祖辈眼界都被困在自己村子里的农民唬弄住,可唬弄不住上面的差人。

  不过好消息是,新帝想下手的,可不止他们这群只能在乡下作威作福的土财主。

  南京那边的官老爷们也十分紧张,并没有地主想象中的淡然。

  谢家此时的顶梁柱,谢辉正抓耳挠腮,想办法劝说族人把强取豪夺来的田地立刻转出手,别一直舍不得,最后把家里的地板都烫坏了!

  现在的官田,那就是块烧红了的碳,谁敢去摸?

  他身在官场,托了老爹谢琏的福做到了南京的户部右侍郎,更能体会到上司的态度。

  年富显然是要严查核办的。

  作为一名在大同面对过蒙古人进攻的马上官员,年富在接到朱见济的圣旨后,便跟轩輗商量一下,当天晚上就把李继业给叫了过去,然后调动起了他手下的千人新军。

  这个动作,让本来还想做点什么的人立马死了心。

  他们顶多敢做小动作恶心人,但在官府抽刀之时,什么傲骨都没了。

  这情况下再动手,那就意味着他们要造反了啊!

  这些人哪里敢?

  就连受苦受难多时的底层老百姓,都喜欢安于现状,只会在被人逼到退无可退之时才有胆量揭竿而起。

  老爷们享福了大半辈子,膝盖早就软了,连站都站不稳呢!

  所以谢辉如此紧张。

  但他的族人对此不以为意。

  “你在户部当了这么多年的官,还是侍郎,怕那个新来的尚书干什么?”

  年富不是本地人,过江龙也打不过地头蛇的。

  “你走点门路,让人别查我家的田不就好了?”

  谢辉闻之大为头疼。

  他劝说了这么久,竟然还是这句废话!

  他之前说的都是空气嘛!

  “那是官田……”

  “什么官不官田的?地荒在那里,我去种了东西,自然就是我家的了!”

  族人不在乎的摆手,让他发挥一下权力的能动性,完全没意识到这事有多大,只当能跟往常一样处理。

  常年住在乡下当老太爷,这群人的思维也就这样了。

  而且人活着就得靠土地吃饭,把他们手里的田给拿走了,谢家这么多人怎么办?

  吃下去的肉,早就成老爷肚子上的肥膘了。

  族人嘀嘀咕咕的。

  谢琏根本说服不了他们。

  仿佛是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,谢琏猛地一挥袖子,咬牙切齿的跺脚,“竖子不足与谋!”

  “我也是姓谢的,难道还能害族人?可你们……唉!”

  他转身离去,打算沉默应对接下来的事了。

  就算他还想挣扎,可目光短浅的族人还是会把他拖回到坑里去。

  也许这就是代价?

  当年他父亲谢琏为官掌权,反馈给家族不少好东西,他继任后同样为谢家提供庇护。

  如今关系纠缠,哪里还能分的来?

  无非是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罢了。

  谢辉回到自己的府邸,又取出他户部侍郎的官服看了起来,心中暗想,

  真是好一身衣冠禽兽的华服。

  可不知道他还能穿多久。

  ——————

  魏国公府。

  徐承宗欢天喜地的对再次光临他家的徐永宁表示热切欢迎。

  徐永宁对魏国公府的帮助有多大,徐承宗这个老实人还是清楚的。

  如果没有他替皇家伸过来橄榄枝,魏国公还得沉浸在永乐时期的阴影里不敢啃声。

  什么开国柱石的,也没能耐摆相应的谱了。

  但徐永宁就是跟仙人那样,从天而降,点化了他们家。

  不仅让魏国公府抱上了当时的储君,眼下的皇帝的大腿,还带来了玻璃这一赚钱利器。

  现在的徐承宗走出去,腰杆都是挺直的,小老婆都找了好几个新的,可见有钱有权对男人的增幅有多大。

  除此之外,徐永宁此时的身份也让他非常看重。

  在西南待了数年,绞杀了不少土司部落,凭借战功,徐永宁已经成了大明的正五品武官——武德将军。

  这还是他自己选的。

  其实以徐永宁跟新帝的关系,还有他实打实的功勋,坐火箭飞一飞,是不会有谁敢多说闲话的。

  大明朝世袭当大官的人多了去了!

  但徐永宁找到朱见济,说的理直气壮。

  “我才二十出头呢,就要当高品级的官员了,以后继续打仗继续攒军功,那还能升到哪里去?等封无可封了,陛下您就不尴尬吗?”

  “我可早就说好了,以后你想去打蒙古,打什么奥斯曼,都得把我安排过去,到时候再给我升官就好了!”

  然后徐永宁就选了“武德”这个霸气威武的将军号,让朱见济这几年别急着提拔他了。

  作为大明定国公,徐永宁视名位如粪土,高洁的超然若神人。

  朱见济被他说的无语,然后给了他超额的管理权,把手下带着的兵丁加了好几百。

  反正多点人,徐永宁打架的能耐就更厉害。

  他是自己东宫时期的伴读,放在外面,那就是皇帝的兵权代理人!

  对方越有能耐,臣子对皇帝就会越敬畏。

  而这一次来南京,徐永宁就是带着他的狗腿子们来的。

  虽然跟在他屁股后面的只有十来个将士,但他们身上久经战场的凶煞之气,还有徐永宁几年不见,迅速拔高的体魄,也让徐承宗感觉有点不妙。

  他飞快的反思了一下自家这几年的操作,自觉没什么犯皇帝忌讳的,才继续把人迎接到内院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bi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bi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